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閱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有感

《海邊的卡夫卡》是筆者第一部接觸村上文學的完整作品,也是筆者第一部品讀的相關國外(日本)文學作品。 因此,這實是非一般的文學體驗,令筆者對文學創作有另一獨特見解,實在大開眼界。實際上,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是筆者某份學術論文的研究重點,透過雅俗的釋義及細讀小說內容,集中分析其通俗和嚴肅元素。於論文寫成後,發現村上文學確實敞開另一片新天地、閱讀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深深被村上文學吸引並開始拜讀村上春樹的作品。例如:《1Q84》、《挪威的森林》、<日日移動的腎形石>等。


故筆者冒昧,斗膽在此簡述村上文學的特色和個人的閱讀體會,公諸同好。

村上文學的流通性是史無前例的廣泛,曾八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惜屢次擦身而過。原因之一或者是其著作由日文翻譯時流失作品的風味,在技術上出現表達效果不傳神的隔膜,因而只能與文學獎緣慳一面。這是難以避免的天然缺陷,但絕不代表村上作品不夠優秀。相反,村上作品在文壇具有祟高評價,其本人更被稱譽為日本首位真正的二戰後作家,在文壇舉足輕重。初讀村上的作品或感到怪異、艱深,當中或有不少性描寫或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事實上,在充份瞭解村上的創作背景及寫作特色後,不難發現其作品更多的內容是富有哲理性,需要心領神會,啟迪心智。
以長篇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為例,其文學風格大量受卡夫卡的抽象主義影響,或會令缺乏豐富閱讀經驗的讀者(包括筆者)摸不着頭腦。然而,只要經過對篇章的不斷硺磨,像發掘於地下沉睡千年的耐心,就能感悟文字中玄妙的道理,觸動心靈。 《海邊的卡夫卡》利用平行時空的文學結構,分別敍述田村的卡夫卡和中田先生分別在兩個時空的奇橘經歷,為讀者帶來新鮮感。該作品以通俗手法帶出嚴肅道理:蘊含俄狄浦斯情結(弑父娶母)的元素,不能或缺的三段性描寫(櫻花、佐伯及神社女人)豐富情節連繫及主題信息表達,帶出成長需要勇於面對命運的道理。悲劇式的成長,具震撼性,更能使讀者留下深刻烙印。

閱過《海邊的卡夫卡》仍覺意猶未盡?不妨細讀村上春樹的作品《1Q84》,或許會發現文學的另一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悼劉以鬯

陌生的文字 不能勾連思緒 就沒了悲傷和 凝結的眼淚 半生不熟的墨跡 最令人不安 攪動黏連的愁腸 文人殞落 總在風雨飄搖的時節 附帶魂靈的孤寂 更添幾分憐惜 雷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