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驚雷

有人問我:「驚雷的筆名從何而來?」我呆了一陣,實在答不出來。因為,實際上,筆名的內涵沒有經過細心琢磨,僅是某日早上在一所喧鬧的酒樓,率性草創的名字。若真要苦苦相逼,逼令我安一個解釋,我會說驚雷是一種對自己的期盼。這樣說,可能幼稚、自大、沒資格?是癡人說夢?是夜郎自大?驚天一雷,足懾服眾人,正如我希冀自己的文作能降服讀者的心,給各位耳目一新之感。雖然夢想看似遙不可及, 卻並非全無意義。畢竟,「不可能」和「不太可能」是兩碼子事。「不可能」存在必然性,而「不太可能」則存在靈活性,關鍵在於自己的心態。


在香港,藝術難以突圍,在這文化沙漠,想找到一片真正的綠洲,機會幾乎是零。當中,以文學創作尤甚。文學創作平台及發展空間狹窄,想找到志同道合的知音,比登天還要難。過去,我把文學偽裝成考試工具,被所謂分數蒙蔽雙眼,沒有給予充分的尊重。現在,夢該醒了,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學。學習是積累的過程,讓自己淬煉,讓自己成長。我相信,未來的自己會做得更好,至少比現在的自己好。


當下,暫且決定擱下筆,歇一歇。


每個作品或許是人生的某種片段或回憶,我的生命融會其中,他們被我賦予生命。我相信,他們有足夠的連結,可以繫在一
起。因此,我打算將個作品集結成一部獨一無二的小說,讓你們在我的人生留下足印。修繕一部作品,需要精力和才思,更需要毅力。


期待,有一日,完成目標,再以全新的面目面向各位。別了,偶爾,或許有隨筆或新詩上載,望不吝賜教!再會。

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地問

簡媜《水問》訴說着一名情困女子投水自戕的故事,牽起筆者對近日中大中醫一年級生墮樓慘劇,思憶細水長流、綿綿不絕。因自慵懶,故賦新詩一首,以抒己情。

當祥光喚醒春風
春風喚醒初春
初春喚醒百花
萬綠叢中一點紅
你在哪

知道
知道冬始終留不住
冰會化雪會融
春暖還是會花開
待你
妙手回春的蘊味

當炙熱的光暈滾燙大地
大地七竅生煙
煙化成霧
霧化成氣
你在哪

知道
知道灼痛的苦不好熬
痛會止
苦會盡
奈何
你偏愛垂老蒼枯的暮秋

當秋風捲起落葉
落葉捲起褐色的瀟灑
一層層交叠
枯黃老樹昏鴉
交叠秋色的俊美
你在哪

知道
知道秧歌秋收之趣
一葉知秋之妙
你卻
化泣血薔薇
佇候春泥護花

當凜冽再現
風又起
鴉披上白皚甲
雄糾糾時
你在哪

知道
知道後悔走到終點
掠過三季的形聲色
墨化盡
濺下只得黑白的山水

也許黑緜緜的夜空
最適合你棲身
用星宿閃耀
你的名字

你總說知道
總挾帶着笑的遺憾
你知道還剩最後一片葉嗎
你知道花枯花滅花還在嗎

靈樞素問
你都帶不走
萬般帶不走
你真捨得了嗎

悼念英才殞落,夜空墮入更深之黯淡。


談憤怒

“憤怒”的图片搜索结果














                                          資料來源:互聯網


《說文解字》:「憤,懣也;怒,恚也。」先憤而後怒也,凡遇不公不平不義,則憤之,憤之不得,則愈加怒之,抒己不平則鳴之意,以符君子之義。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塵世每事每物,皆有因果,天理循環,生生不息。觀乎自身、社會乃至古今家國天下,大凡憤怒之緣起仍是逃不出素餐尸位、針砭時弊、 自勉自勵、立身處世和無以為繼的五指山。

自古以來,昏君庸臣有之,犯顏死諫之士亦有之,敢於逆龍鱗,以救百姓於水深火熱者,均被視為忠直之臣,旌於史書、流芳百世,受萬民景仰。三寸不爛之舌雖為諫臣之「撒手鐧」,然諫術之技,必不可少。「動之以情,說之以理」之道,尤為常見,所用之情不離四感,謂喜怒哀樂也。「怒」亦佔一席位。忠諫之怒,由心而生,憤其君主誤聽讒言,怒其主上誤信奸佞,放朝政於不顧、棄黎民如草莽,致使民不聊生。其憤怒之心,悲慟滿朝文武、撼動天地蒼生,猶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其憤怒之火,燃點腐草朽木、燒及盈山遍野,猶如三味真火,淨化身心。此種敢犯龍顏、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憤怒,是上蒼賜予歷朝的甘露,千古傳頌。遺憾的是,大臣與皇帝的地位愈加懸殊,由坐而論道到廷杖跪對,由畢恭畢敬到卑恭屈膝,由怒不可遏到怒不敢言……歷史,正在倒退,是無奈,也是必然,在海上泛起波浪,一浪蓋過一浪……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勝舊人?放眼現今社會,各行各業大放異彩,不知有多少元老要備受後世敬重,敬重他們「獅子山下」的拼搏精神,敬重他們一代人默默為建設香港灑下汗水,敬重他們毫不吝嗇地扶掖後進。老一輩,大半生,為我城撐起大半邊天。他們,累了。新一代,前半生,或許受前輩滴水之恩,亦當湧泉相報,更何況,不衹滴水之恩。是時候,用後半生接下重擔,按摩他們肌肉勞損的肩膀,讓他們享享清福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沒有前浪,豈有後浪?是的,老一輩有時難免固執,墨守成規地遵行傳統的那一套;有時難免嘮叨,三番四次作出指示;有時難免擺擺架子,惹人生厭甚至恚怒。然而,請容許我在這頭為前輩申一次冤:上一代都不是「老古董」。他們固執,是因其已潛移默化,難脫往昔的影子;他們嘮叨,是因其循循善誘,想後輩少走些冤枉路;他們擺架子,僅希望博得半分尊重,刷刷存在感。因此,不要再嫌棄他們的頑固與嘮叨,更不應切齒腐心、嗔目以對。聆聽和尊重,是消除彼此憤怒的一劑良方。在此,亦請容許我為青年作一番辯解:這一代絕不是一文不值。每個青年都有獨特的抱負,他們不再抱殘守缺,勇於闖出一片新天地,期待為國家社稷略盡綿力。也許他們的閱歷不足,部分更被譏為「心智未成熟的一群」,然則,在多元整合的社會中,他們的聲音卻不容忽視。他們敢想敢創,敢怒敢言,路見不平,定必拔刀相助。此種怒,謂義之怒。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豈是一二語可概括言之?

憤怒,一定就要怨天怨地,迫令他人讓步?這種想法未免過份落伍。自勉自勵,亦可以是憤怒的一種形式,南宋抗金猛將--岳飛,可謂其中的佼佼者。他驍勇善戰,其「怒髮衝冠憑欄處」氣如長虹,堪稱歷史佳話。岳飛之怒,化為無限力量,屢屢擊退金兵,保家衛國、拯救萬民,成就「岳家軍」的傳奇。而我也有一種怪異的習慣,至今仍困擾身心。我有一種習慣,總把翌日的活動時間編排妥當,好讓
腦袋少惦念點東西。然而,當那天的工作未能有序按規定完成,自己便心生怨懟,恨自己浪費美好光陰。這種恨,化成憤怒,怒氣流遍全身,迫使自己追回失去的時間。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本也可取。然身邊好友,總怨我把橡皮圈拉得太緊,讓自己喘不是氣來,實在怪哉,異哉!

憤怒不一定要宣洩,有時壓抑一陣,收放自如,該是件美事。在快樂指數甚低的彈丸之地,平常工作,已足令人暗自叫苦。
凡遇着客人或上司偶發的怒氣,切記忍耐,切不可神經過敏、觸動反射動作,輕易對「上帝」連珠炮發,免自遭殃。此種壓抑,可謂應對憤怒的大明智。

失業。本港失業率遠較國際水平低,平均只有2.93個百分比。以上數據純屬胡謅,卻的確不乏一羣潦倒的小眾,生活拮据,
度日如年。生活無以為繼,難免遭受外人白眼,甚至嘲笑,怒氣漸生也是無何厚非。然而,置旁人眼光於不顧,反而樂在其中,蠶食社會資源,視取綜援為光榮,實在可怒也。曾經有一位青年,寧取綜援,卻不善用己才尋找工作,整日沉淪在糜爛的生活中,自得其樂。這些寄生蟲,不正在腐蝕社會的砥柱嗎?對於這些人,我們該嗔目厲之,以作警醒。

憤怒,有善惡之分,當有正邪之效。善者,可化怒氣為助力,使其斟酌思量、糾正疪漏, 以順民意。抑或集眾志成城之恚怒,鋤強扶弱, 以安民心; 惡者,則心存歹念,合乎其私欲,逆道而行,貽害眾生,使之社會永無寧日。惜乎!太平之世人鬼相分,惟今日之世卻是人鬼相雜,善惡正邪之分,亦漸顛倒。

談憤怒,談的不只是憤怒,而是漫漫人生路。人生為一學習之過程,絕不可付之闕如。珍惜憤怒,憤怒連貫忠正、尊重、自勉、忍耐和自強,五條支流將流遍人生路,在生命留下璀燦的光輝。

2018年1月13日 星期六

閲村上春樹《1Q84》有感


村上春樹是國際知名的日裔作家,為日本二戰後第一面實際的旗幟,在文壇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日是村上春樹誕辰之翌日,正適合回顧其迄今創作多部震撼文壇的鉅作,除卻前述的《海邊的卡夫卡》,今日淺論的《1Q84》亦同樣充份體現村上文學的色彩。

村上文學風摩全球,一直受廣泛讀者追捧,形成一股村上文學熱的潮流,更連續八年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文壇上響噹噹的才子。村上作品的對象是全世界各族人民,內容連繫彼此思想,容易衍生共鳴感。正因其作品極富全球化特色,削弱作品本土文化氣息,令他屢屢失落殊榮。
其文學特色強調人與自由的關係,透過積極面對命運以解除束縛,而不選擇逃避厄運,帶有逆向思維的味道。卡夫卡的作品對村上春樹而言,是一濯川流不息的清泉,往往在村上的著作中都不難覓得卡夫卡式寫作的雪泥鴻爪。在卡夫卡的影響下,村上的作品大多內容抽象但富趣味,奇詭譎怪卻立意深遠,極具文學蘊味。

《1Q84》是一系列(共三冊)以1984年日本作為藍本的著作,敘述一神秘教團組織,如何由little people 製造空氣蛹再利用mother作載體產生daughter以維繫,對讀者而言,顯然是既複雜又新鮮的題材。小說再次以平行時空(?)為文學時序結構的設定,曾拜讀村上春樹作品或感動沉悶。然而,此系列則聚焦於「兩個月亮並存」的時空,且於系列的最終冊置入第三主角,實現三條主線並行,營造新鮮感。

小說的女主角青豆是一名出生於傳統證人會家庭的女孩,自幼被父母迫着跟隨傳教,由於教徒屬於少眾,因此青豆在學時被人歧視、排斥,甚至欺凌而變得孤立,最終更退學。男主角川奈天吾是一名特殊的男孩,在學時期是文武雙全的才子,因而在班上廣受歡迎。恰巧,天吾與青豆是同班同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天吾當眾阻止了同學對青豆的欺侮,令青豆留下深刻印象並產生好感。青豆曾主動握天吾的手,温暖的手令他倆數十年後仍念念不忘,最終更在艱險的情況下尋找彼此,回到真實的1984年(?),相戀下去。他們的愛情是基於心中的信念和相似的家庭背景。成長後的青豆和天吾,生活都一致地苦悶,墨守成規地從事機械式的工作,工餘時間外同樣孤甇自立。他們不謀而合,偶爾也利用性伴侶抒發生活的壓力或者對於「夢中情人」的欲望,卻不含真愛。

第二女主角深繪里,是一名神秘女孩,或被稱為知覺者(天吾則在教父死後成為接受者)。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深繪里有關空氣蛹的經歷被投稿到文學新人獎,並吸引編輯小松及業餘作家天吾的目光,急欲將《空氣蛹》塑造成一部流行小說。然而,《空氣蛹》的出版危害little people 及教團的存在,教團進行報復,深繪里、小松、青豆和天吾相繼陷入危機,性命堪輿。第二男主角牛河利治是一個惹笑的悲劇人物,背景偏偏與男女主角(天吾和青豆)近似,因此在第三冊得以並行。他外貌奇醜,從小到大、由家庭到社會均被歧視和唾棄,幾乎被人徹底孤立。他觀察力及第六感極其敏銳,因而在小說中主要扮演調查者的角色,最後無奈被退役軍人擊殺,以保青豆和天吾的安全,死得冤枉。

小說同樣採取以通俗手法帶出嚴肅道理的方式,向讀者呈現主題,可謂見慣不怪。此作的立意或較《海邊的卡夫卡》為深,或牽涉共產主義等政治思想,需多加反覆咀嚼,才可意會作品深意。整體而言,在天吾和青豆相思的描繪感情真摯,可謂佳作!

讀者們,有興趣不妨追看村上春樹2017年的最新作《刺殺騎士團長》,大快朵頤。期待下回與同好分享新作之讀後感!











莫須有/作繭。自縛

“作繭。自縛”的图片搜索结果
                              資料來源:互聯網



風淅淅颯颯

多事之秋也

刮起深藏的往事

枯竭黃葉堆積


判決書下達

莫須有之有

黑緜緜的墨水

散發濃濃的墨香

盡了

蟾宮折桂之歲月潰散

墨水

竟自化了

江郎才盡

莫須有

伏章申表的道長薨逝

回天乏術


找一處邱壑

草木葱籠

逶迤之中

找一點寂寞

長吁

抖動可憐的青春



究竟

此身於樊籠裏

抑或

樊籠於此身中

作繭自縛

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的图片搜索结果










資料來源:互聯網

 甚麼是人生?人生是悲喜交雜,甜酸苦辣、百味紛陳;人生是紛紛擾擾,營營役役、活像螻蟻。生命在呼吸之間:吸一口氣,生命就長一點;呼一口氣,生命就短一點。生命是一門藝術,人生就是生命的總彙。人生變幻無常,當中總會遇到些波瀾起伏,我們何不逆來順受、活在當下?因為,人生就是一場遊戲。
法國作家雨果:「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跨過障礙去注視未來。」現實與理想始終有着一段距離,沒有誰能逃出現實殘酷的陰霾。人生或被重重波折困擾,但總不至萬劫不復-天無絕人之路,絕處也可逢生。在人生的征途上,我們都曾孤身一人歷盡千辛萬苦,為了自己的夢想一步步踏進黑暗與末知的未來搏鬥。人對於未知總是趨於恐懼,懼怕在滿途荊棘的路上一去不返,懼怕被濃重的不安感蠶食自信心。因此說,恐懼源於恐懼本身。一個看似遙遠的地方在你眼中似乎遙不可及,但當你真正敞開心扉、嘗試踏足該地後回首一看,你便頓覺其實不那麽遠。人生有高低起伏是追求生命真諦的必經之路,用不着退縮、頹唐,只要懷着一顆充滿勇氣的心、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便能衝破桎梏。沒有經歷考驗的人生才是不值得活的人生!
或許,你會慶幸在前進的路途中遇上一個個同行者,給你滿滿的鼓勵,同舟共濟、互勵互勉,彼此憧憬成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摯友。然而,現實總在無意之間用它無情的言語提醒我們:大多路的盡頭都只能是孤獨一人,沒有人能共你一直走到最後一分一秒。年齡漸增時,你會離開父母去過獨立的生活;事業蓬勃時,你會失去許多不談利益的摯友。人生不會有永遠值得依傍的那個人,當你身邊的友伴正漸行漸遠、随年月隱退時,你會發現這就是成長。這是人生最大的諷刺,也是生命的奇妙之處。
從呱呱墜地開始,我們便迎來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人生是一塊海綿,任水進進出出,一次次的衝擊激宕,經歷不斷的脹大和縮小,始終沒有改變本來的體積,堅持自我。人生就是需要無盡的挑戰去磨練自己的意志和測試生命的韌性。在成長的歷程中,我們無可避免地要做一大籮筐的抉擇,年紀愈大抉擇愈多,抉擇愈多責任愈大。十歲至二十歲是十年,八十歲至九十歲也是十年,只是後十年較前十年更耐人尋味。
年少輕狂,總以為自己年紀尚淺,還有數之不盡的機會,做事永不思前顧後,勇於到處胡亂闖蕩,敢於去揮霍自己的青春。吃喝玩樂成為我年輕時的生存最大的意義。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我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當作天經地義的事,唾手可得。一樣米養百樣人,社會融匯了人性的光輝和醜惡,在職場的刀山火海中穿梭過,每分每秒承受過不同程度的壓力,見識到不同的人和事後方知道一絲一毫均是用血汗堆積而成,要珍而重之。人與人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人生中閃現的人物都只是生命中匆匆而去的過客,真正在人生路前進的就只有自己一人。人生就是如斯奧妙:此刻應知曉的道理,往往在歷練過後才會呈現。
有時候,我也會對自己曾經作出的決定產生悔疚,甚至痛恨。痛恨自己當初的愚蠢使現在的自己苦不堪言。面對生活接踵而來的壓力,我也曾閃現放棄的念頭。可是回想起來,我為何要被外在的環境影響內心的想法?每個人要走的路都不盡相同,條條大路通羅馬,無必要因三言兩語而改變適合自己的步伐。克服自我的質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就能真正踏上屬於自己道路。有時候,對待載溢名利色權的人生不必過分認真……

因為,人生就是一場遊戲,原本的角色設定不一致,「輸」「嬴」與否都是虛幻無常,根本無關重要。

悼劉以鬯

陌生的文字 不能勾連思緒 就沒了悲傷和 凝結的眼淚 半生不熟的墨跡 最令人不安 攪動黏連的愁腸 文人殞落 總在風雨飄搖的時節 附帶魂靈的孤寂 更添幾分憐惜 雷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