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Internet
楊絳、鐘書、錢媛將永遠埋葬在六尺黄土之下, 永永遠遠都不再生離死別,生生世世都不再受苦受難。我們仨, 團聚了。
筆者追隨楊絳的寫作歷程,從《幹校六記》到《我們仨》, 楊絳的一生似乎多災多難。然而,在當時混亂不堪的中國, 她的經歷是不幸中的大幸。有着錢鐘書不離不棄的共渡患難, 也有着錢媛無微不至的體貼照料。她的著作大多是寫實生活, 透過雄厚的文學根基和細膩的描寫技巧, 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露無遺。
楊絳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感情,仍然,在文字中, 我們還不難找到真實的楊絳。錢媛在生時, 曾精心鑽研食譜並烹煮過西餐給母親品嚐,楊絳雖胃口不佳, 但還是吃了,也大力讚賞一番。楊絳對於錢媛,是萬分疼愛的。 鐘書在生時,曾與楊絳雙宿雙棲在三里河寓所, 曾與楊絳互相修剪頭髮。鬢髮斑駁的老夫老妻, 共渡數十載患患難難,依然相敬如賓,感情真是深厚至極, 實堪稱為模範夫妻!命途多舛,命運總愛捉弄世人, 總愛妒嫉人間的幸福。
接二連三,錢媛和鐘書都先後歸天家,一個接一個, 離開了寂寞的楊絳。楊絳對 這一切一切的生生死死似乎顯得異常淡然, 她用一個又一個的夢把人生的最痛,輕輕略過。 這種過分的樂觀積極,反而滲出淡淡的哀傷。 究竟她是真的如此樂觀, 還是一種刻意的隱藏,在暗地偷泣呢?
不管如何,珍惜眼前人、把握所愛、活在當下, 才是最彌足而珍貴的!
筆者追隨楊絳的寫作歷程,從《幹校六記》到《我們仨》,
楊絳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感情,仍然,在文字中,
接二連三,錢媛和鐘書都先後歸天家,一個接一個,
不管如何,珍惜眼前人、把握所愛、活在當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