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沙漠中的人生態度


                                                                           資料來源:Internet
                                                                            (5*文章)

 



  你們印象中的沙漠是怎樣的?烈日當空,沙漠冒起熱氣騰騰的煙霧?夜幕低垂,沙漠驟現冰冷如霜的寒風?在我的意識中,沙漠是一處風光明媚、浩瀚萬里的新天地。

  無可否認,沙漠的美是見仁見智的。有人認為沙漠是惡托邦,極端天氣變異會扼緊人的咽喉;人性的醜陋會在荒漠中徹底呈現。是的,穿越沙漠的過程必定難熬,酷熱難耐、寒風刺骨鐵定與沙漠脫不了關係。然而,人生苦短,難道便因少許苦楚而將成功的甘甜拒諸門外?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心態決定一切,為何不試它一試?

  每個人都在沙漠的某一處,有人原地踏步、自怨自艾,有人挖掘水源、尋找綠洲。前者多在沙漠「死無葬身之地」,後者則尚存一線生機。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君主用人唯才,無分國界。出生於當時的墨子創立了墨家思想,主張尚同、尚賢、兼愛和非攻,到處為弱國守城。經年累月的一點一滴汗水中,墨瞿的思想逐漸傳揚各國,與儒、道、法並列為中國四大顯學。成功的花,總是浸在奮鬥的汗水。 假若墨子沒有鴻鵠之志,沒有穿越沙漠的勇氣,退縮而不宣揚人個人思想,怎會形成影響深遠的墨家?心態決定境界,有多積極樂觀的心態,就有多璀璨奪目的未來,不是嗎?

  沙漠縱然使人舉步維艱,但總不乏「探險者」屢敗屢試。研究中草藥數十年,終因發現抗瘧「神藥」-青蒿素而奪諾貝爾獎的屠呦呦便是其中一位「探險者」。她在瘧疾橫行的年代,感慨藥石無靈的病人苦痛交纏,於是率先研究抗瘧藥物。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呦呦實現理想,拯救瘧疾病人於水深火熱之中。倘若在醫學界中缺少如屠呦呦般的「探險呵者」,病人的疾苦或許就無人問津,疾病或許與他們形影不離了。

  驀然回首,不難發現身邊的同窗摯友和自己一樣,都在沙漠上尋尋覓覓。在一片荒蕪、寸草難生的沙漠中,恐懼是令人打退堂鼓、臨陣退縮的毒草。恐懼,往往源於恐懼本身。只有克服恐懼,改變心態便能成為沙漠中的「探險者」,走到沙漠的終點。在學習上亦然,雖無孔明之急才和陶傑之口才,但只要鼓起勇氣,在沙漠邁步向前,使堅毅的心志不墜就能使縈繞心靈的恐懼遽然消退。成功,或許近在咫尺!

  我願意昂首闊步地跳進沙漠,對於沙漠反覆不定的脾氣,我逆來順受、甘之如飴。君子立恆言,小人恆立言,沒有探索沙漠的勇氣和樂觀的心態,又怎能另闢蹊徑,發掘沙漠的「廬山真面目」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悼劉以鬯

陌生的文字 不能勾連思緒 就沒了悲傷和 凝結的眼淚 半生不熟的墨跡 最令人不安 攪動黏連的愁腸 文人殞落 總在風雨飄搖的時節 附帶魂靈的孤寂 更添幾分憐惜 雷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