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愛上你,是無原罪。(第一章回)


                                                                                             資料來源:Internet




      那夜,我收到她最後一個短訊:「對不起,請別愛上我。」我傻傻地笑着,回覆了一句:「再見亦是朋友!」然後,我們結束了尷尬的對話,結束了我們無疾而終的「愛情故事」。認識一個人很容易,只需片言隻語;忘記一個人卻很困難,要花光一輩子。

      月亮的光影灑落在我的身軀,躺臥在床榻上,我回憶着那段被深深封印的回憶。還記得那天早上,我如常乘搭港鐵前往校園,在登上車廂的一瞬間,我發現了倚在一旁的她。平凡的校服被她穿上後仿佛幻變成飄逸的長裙,她,顯得清爽自然。我的眼球被她天使般的容貌徹底吸引着,她凝望着智能電話的屏幕,不經意的微笑使我心頭一顫。我多麽渴求這一刻變成永恆,讓歲月老人永遠記住我和她的緣分。永不褪色。然而,這種渴求近乎不切實際,近乎天方夜潭,只能淪為永遠的希冀 。到站了,她踱着輕快的步伐離開車廂,我有着跟她一同下車的衝動,奈何列車已無情地關上車門。隨着列車緩緩向前駛去,我與她的距離注定漸行漸遠,我與她注定緣慳一面,原本暖暖的心涼了一大截。

      走出車站,回憶剛才甜蜜的相遇,仰望着蔚藍的天空,才發現景色那麽嫵媚。 汗流浹背的我狂奔到校園,回到所屬的崗位,佇立在一旁。她甫一踏進校門,便深深吸引着我的目光,對我來說,她卓爾不群,頭上似乎戴着光環。容光煥發的她與三五知己回到了校園,笑逐顏開地跟摯友暢談,她與我擦身而過,而我只能呆呆地緊守崗位,默默地守護着她。有時候,與她擦身而過都是一種幸福的恩賜。

      回到教室,各自落入被命運安排好的位置,開始着與現實節奏脫軌的課堂。她的身軀被陽光照耀着,像一朵綻放的玫瑰,而我是綠葉,永遠襯托着冷傲的她。即使她帶着滿滿的刺,把我刺得皮破血流,我也甘之如飴。因為,愛她就是愛她的全部。漫長的課堂令空氣似乎帶着寂寥的味道,她,就是我捱過一個個沉悶課節的原動力!下課鈴聲徐徐響起,打破空間抑壓的沉鬱感,所有人都逃亡似的衝出教室,只有她在慢條斯理地收拾筆記,與眾不同。

     我與她在走廊相遇,彼此四目交投,她腼腆一笑,輕輕地與我擦身而過。那刻,我是隻被關進樊籠的小鳥,我的心早被她緊緊鎖着,得不到半點自由,喘不過氣。每當我聽着那動人的情歌,我都想起她的 一顰一笑,是多麽的淒美……

     直至謝師宴的到臨,我和她第一次傾談、第一次合照和第一次聚餐,也是最後一次傾談、合照和聚餐。在友誼名義的護航下,我與她互相交換了電話號碼,開始在虛擬世界中和她展開半生不熟的非官式對話。就在當晚,我以短訊的方式向她告白,坦誠地向她道出我六年來對她的愛慕,她以一則短訊回絕了我,把我推進幽暗無底的峽谷。

      驀然回首,我才驚覺這是南柯一夢,我與她根本沒有開花結果的可能,我與她,有太多數不清的分別了。神女無心,襄王有夢?然而,愛情是雙向的,不講求付出多少,只講求感覺深淺。我獨自把這段疑幻似虛的回憶埋葬在心臟的無底之淵,發出近乎瘋癲的笑聲,淌下一滴安靜的眼淚……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自此之後,我終於解開了心結。


                                                                                             資料來源:Internet
在漫長的人生中,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被心結糾纏的經歷,我也毫不例外。這個心結是一塊沉甸的大石,壓在我心中的無底深淵;心結是千萬枝堅韌的細針,刺得我的心淌下鮮紅的血液;心結是懾人的鬼魅,在我的心中不斷徘徊。畢業後與同窗若即若離的關係,成為了我最大的心結。

還記得我與同窗相識的第一天,面對陌生的面孔,我展露青澀的笑容,卻仍無阻尷尬之感躍然紙上的那一瞬間。溝通往往是鋪設一段關係最好的橋樑,因此,我用一句親切的問候,撕開了彼此間無形的隔膜。我和同學們互相打聽彼此的背景,交流了大家對中學生活的期盼與擔憂,互表關懷。向來是一艘無定向小舟的我,在一言一語間,認清了正確的航道,駛向堅實的避風港。

人與人的每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在那段令人迷惘的時期,我認識了中學生涯的知己--允行。允行是黑暗中的一顆明燈,為我在陌生的環境中指引方向;他是荒漠中的一片綠州,處處給我支持和鼓勵。他和藹可親,處事面面俱圓,為人義薄雲天,廣受同學歡迎。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我發現他喜愛撰寫文學作品,恰好和我志趣相投。每天課後,我們都相約到圖書館搜集寫作素材、尋找創作靈感和研習各式各樣的寫作手法,不亦樂乎。久而久之,他和我成為形影不離的摰友,大有相逢恨晚之慨嘆。然而,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茫茫大海總有未知的暗湧,世間事豈能盡如人意?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和同學建立了不同的關係,無可避免地對允行產生疏離感。若有若無的問候、零零星星的對話和翏翏可數的相聚都成為了我和允行之間的隔閡。
是的,我們的友情畢竟要受時間的考驗,考驗將毫無保留地把我們的真性情勾勒出來。或許我們的友誼真的敵不過歲月的洗刷,或許我們的情誼還未足以超越利害和私心關係,或許,我們還未成為真正的朋友。我們是兩條相交線,從互不相識的一端,走到密不可分的相交點,卻敵不過「合久必分」的魔咒,無奈地分道揚鑣,朝着屬於自己的方向前進,漸漸成為兩個小黑點,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文憑試在即,我與允行各自在書海中打轉,全神貫注地將無限的知識填滿有限的腦袋中,沒有時間關懷家人,更勿遑論是朋友!歲月不饒人,我與允行之間的兄弟之情似乎在這段殘酷的日子中,奄奄一息。

「考試時間為一小時三十分,考生可以開始作答。」此時此刻,我竟想到了曾經與我談寫作之樂的允行,想到了曾經與我真情流露的他,想到了曾經與我經歷跌碰而又被我疏遠的他。試後,我形單隻影地步出冰冷的試場,默默憶起往日與允行共渡的日子。此刻,倔強的我竟會後悔自己當初所作的那一個決定,後悔作繭自縛地把彼此的友情封鎖在那個密不透風的樊籠中,不見天日。然而,這一切一切都似乎無可逆轉,只能順着時間的洪流,向前推進。因此,愛面子的我並未主動向允行示好,我們之間的友情仍保持着一段距離。


畢業前夕,教室依舊熙熙攘攘,像往日般絮絮不休。桃花依舊,人面全非。談笑間,不難發現同窗的話題總圍繞彼此的工作狀況和畢業旅行,大家多了一份成熟感,少了一份童真,多了一份虛偽,少了一份真誠。轉眼間,班主任到達教室派發畢業證書及講解畢業典禮流程。倏忽間,教室的氣氛仿似被剌破的氣球般洩了氣,四周鴉雀無聲。空氣中總是彌漫着沉鬱的氣息,一陣陣悽愴的味道從每個人的心裏散發出來。驀地,我憶起那些與允行渡過的青葱歲月,按捺不住地四處張望,以便尋找允行的背影。在教室的角落,我發現了他久違的身影,與他四目交投下,我倆似乎訴說着各自無盡的故事。

畢業典禮完結後,允行拉着我的手,劈頭就是一句「對不起!」,他認為當年與我愈走愈遠,各走各路,自己亦需負上一定責任。他沒有埋怨我的冷酷無情,他選擇尊重我的無理取鬧,他選擇多一份包容,少一份紛爭。這個迅雷不及掩耳的舉動使我吃了一驚,在心中躊躇着應否向他道歉之際,卻被允行搶先致歉。慚愧的我,只得羞紅了臉,呆若木雞地站在原處。

在允行面前,我只是一個自慚形穢的閒人。我沒有他寛宏大量的性格,沒有他心胸廣闊的氣度,更沒有他不計前嫌的君子之風。知恥近乎勇,他的說話恰好提醒我應面對自己的陰暗面,竭力改善自己,塑造一個更好的「我」。現實總是殘酷,如允行一般懂得珍惜眼前人、珍惜友情可貴之處之人誠可謂碩果僅存。他通曉交友的藝術,給予我充分的諒解。

自此之後,我終於解開了心結。

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花非花

                                                                        資料來源:Internet
       「當初相遇時回頭在笑,望著笑臉感覺像似首詩,每次見她將心意合成字句……」她,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卻帶着似乎強悍的刺,保護着她脆弱的心靈;她,是一片嬌羞粉嫩的櫻花,卻從不戀棧途人的稱譽,冷冷地,呆在一隅。我愛這刺手的玫瑰,即使十隻手指頭被刺得血痕累累,我也甘之如飴。因為玫瑰有刺才突顯其高貴,愛她,就是愛她的全部。我也愛那冷艷的櫻花,始終保持着矜持和神秘感,誘人的香氣,沁人心脾。然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黄昏。孤芳,又豈能獨賞?

        隨着陽光暖和光線的照耀與和煦春風的吹拂下,花,悄悄地長出翠綠的嫩芽。嫩芽東竄西闖,躲藏着陽光瘋狂的追捕,面對混沌世界的紛紛擾擾,它只好暫且蜷縮一角,另覓良機。終於,它乘着夕陽的餘暉,昂首挺胸,以温柔的目光來看那廣闊的大地。大地的肥沃、空氣的清新和萬物的自然,襯托出它的美麗動人的獨特一面。它的香氣氤氳在空氣中,滲進每一個人的心頭;它的美豔飄浮在大氣中,藏進每一個人的心底。她用婀娜多姿的美態展現出她的自信與獨立,吸引着眾人豔羡的目光,她,再不需要我無謂的呵護與擔憂。慢慢地,我意識到她的美不是我一人獨享。

        我漸漸把自私的身影一點一滴地挪開,把看似無微不至的關顧從她身上撒離,把自己對她殘留的依戀狠心地抹除……我相信,這是對她最好的禮物。

       花的芬芳最後一次溜進我的鼻腔,我拖着寂寥的身軀,在她所在的土壤淌下一滴安靜的眼淚,漸行漸遠……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香港未來中醫藥發展之路

        
                                                  資料來源:Internet
        今天,我懷着忐忑的心情到了浸大參與中醫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學位課程的面試。向來都是那種事事認真的我,當然做足準備功夫,對中醫藥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有了較全盤的瞭解。現抒個人淺見如下:
        香港中醫藥業未來的前景是非常樂觀的,早在特首董健華在任時就提出過要 把香港發展成「中醫港」,可惜後來因「腳痛」下台,計劃亦變成一紙空談,不了了之。可幸,現任特首梁振英於早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將於將軍澳百勝角地皮興建一所能夠提供300至500個床位的私立中醫院, 大有推動本港中醫藥業發展的良機,惟該中醫院現時仍在招標中(目前已東華三院為大熱門),具體細節仍未落實。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於政綱中提出,未來將積極推動將中醫納入公營醫療體系並改善醫管局、大學及NGOs 三方合作模式, 有望加強未來中醫在本港的醫療角色,更好地發展中醫藥業。
       公道一點說,香港政府對中醫藥業的發展並不是完全視若無睹: 承認中醫病假紙的法定效力、組織中醫藥發展委員會及制定中醫註冊制度已是明證( 當然或許是為了討好中醫界選委,而做的政治show。)當前的局面是政府資源錯配, 把大量資源投放到西醫系統中,忽略了對中醫藥業應有的重視, 衍生中西醫地位不平等的現象。 政府或已意識到醫生人手短缺 (2030年香港將缺少約一千名醫生)和公私營醫療系統失衡等問題已快迫近眉睫, 在不斷引入海外醫生之前是否應善用本港現有的醫療人才及資源?
        另一方面,現時醫管局提倡的公營醫療體系安全網及醫療融資對於草根階層病人的保護性不足,某些患頑疾的基層病人即使有一定療效的標靶藥,卻因藥物未列入醫管局藥物名冊而被迫捱貴藥,最後出現「有藥冇錢醫」既悲劇。故此,診金相對西醫便宜的中醫療法會是另一選擇。社會上有很多人對中醫存在不同程度的質疑,認為中醫療法如:施藥、針灸、拔罐和推拿,未能有助病人康復,然而,只要能對症下藥,輔以良好生活習慣,中醫藥亦能幫助病人有效痊癒。
        事實上,中西醫各有所長, 未來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已是大勢所趨, 西醫療效顯著, 手術技巧精湛;中醫提倡預防醫學,主張病向淺中醫,未病先治,正本清源。因此, 為顧及香港大局着想, 與其中西醫互相爭持不下,倒不如關顧病人所需, 相互合作交流。
      「 醫、教、研」是中醫藥業的三大出路, 不想讓中醫藥未來的畢業生走進死胡同,政府要儘快發展本港中醫藥業,提供更多實習和培訓的機會,打造真正的「中醫港」,利用香港與國際的聯繫,向外推廣中醫藥,與現代醫學接軌。同時,亦應善用本港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下的超級連繫人的角色,與國家頂尖中醫藥人才交流,謀求進步;社會亦應多給信心予新一代的中醫,推動本港中醫藥業欣欣向榮地發展!

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職場眾生相


                                                                                    資料來源:Internet
     
       有人說:「中學的同學都是一生一世的摯友。」其實,命運最愛捉弄世人,天有不測之風雲,世間的事又豈能盡如人意?隨着文憑試一步步迫近,我和朋友的情誼一點點地隨年月褪色,無論昔日得到過多少,最終亦不能殘存。因為,到了社會工作,自己仍是一張白紙,I'm nothing.
      畢業?只是人情變淡薄了,交談公式化了,表情變虛偽了…… 可我知道,這是人之常情,一朝君主一朝臣,根本沒甚麼好留戀。我在啟宇堂吸了最後一口青春的氣息,把回憶靜靜地擱在那裏……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一樣米養百樣人,到了職場,才見識到人生百態,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我 體會到人性的光輝與醜惡。投身服務性行業,總有幾條「潛規則」要遵守: 1) 顧客是上帝,顧客永遠是對的。 2) 無論客人多麻煩,永遠要笑面迎人。3) 寧得罪小人,莫得罪clients. 作為顧客有的是錢,有錢就是任性,當他們神經失常時,員工就是他們的「出氣袋」,員工必須「硬食」,因為員工的薪酬已包括這一切。顧客本身就是計時炸彈,不知道哪一刻會突然爆發。
        人性總是貪婪的,得一想二得二就想三, 可是為了一些所謂的禮品, 對員工大聲呼喝,企圖強詞奪理,去出賣自己的人格,值得嗎?
       誠然,這個世界也有懂得尊重員工的顧客,他們會體諒員工的辛勞,有禮貌地說聲「唔該」,甚至用同理心設身處地為員工着想,感謝員工的付出,實在令服務行業的員工動容。
        辦公室政治是一門必備的藝術,要生存,就要以不變應萬變。在職場上,Seafood 並不可怕,他們只想在屬下面前有一點所謂的虛榮感,炫耀一下自己的權威。作為「新仔」,何不「識做」一點,滿足一下他們的心理需要?河水不犯井水,你不理會高層,高層也不會煩擾你。
        在食物鏈最底層的同事,加油!一雙手只要握成拳頭,能捱下去……

悼劉以鬯

陌生的文字 不能勾連思緒 就沒了悲傷和 凝結的眼淚 半生不熟的墨跡 最令人不安 攪動黏連的愁腸 文人殞落 總在風雨飄搖的時節 附帶魂靈的孤寂 更添幾分憐惜 雷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