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pple daily
2017年,看似是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雨水不多,
只是有點炎熱罷了。然而,
種種不平凡的事卻在這平凡的一年紛紛呈現:美國變天,
民主共和兩黨的政權更替,狂人總統特朗普出乎意料地當選,
引起全球股市大幅波動;南韓總統朴僅惠捲入政治風波而被迫下台;
朝鮮半島核問題誘發全球關注;
本港特首選戰亦掀起一場場政治遊戲,候選人無不各出奇謀,
為己賺取政治籌碼。種種跡象均顯示政治的特色:風起雲湧,
具不可預測性。
還看今朝,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地的政治穩定與否,
往往會動搖一地的政策制訂。同樣,不難發現,
教育政策所以引起軒然大波除了由於領導者的處事態度外,
在某程度上亦是由於大眾對政府心存不滿所致。回看香港,
觀乎近日2017屆文憑試已漸趨尾聲,考生壓力似已大減,
故筆者隨筆抒發對文憑試之感悟,進而略評本港的教育制度。
文憑試謂全港學生的頭號大敵,
所耗的心神不僅要完全在數十天的考期中傾注而出,
而且還需要使盡渾身解數,將十多年所領略的看家本領徹底施展。
轉眼間,排山倒海的主科一星期內一掃而空,使考生喘不過氣。
即使竭盡全力成績亦未必理想,最遺憾的是,
倘若在文憑試稍一不慎、遭遇滑鐵盧,考生就只好暗自叫苦,
埋怨命運的不如意,憎恨「一試定生死」的不公。
然而,筆者竊以為這種埋怨在社會的出現存在某種必然性。考試,
理所當然的有人歡喜有人愁,畢竟考試制度只創造了1%的成功者,
卻衍生99%的「試場失利者」。不怕!跌倒了就爬起來再接再厲,
一邊工作,一邊自修也沒有甚麼大不了的,考生還年青力壯,
所牽涉的機會成本不大;成功的,亦不必過份驕囂,
因為自己仍然入世未深,還有一大籮筐的事需要學習。
考試制度是鍛鍊學生韌性的磨刀石。誠然,
每個時代自有其獨特的困厄,八十後與九十後是一個年代,
九十後和千禧後又是另一個年代, 我們總不能把歷史意見與時代意見相提並論。正如,
我們亦難以從自身角度看待現今考生的所謂「失敗」,
因之比較點不同,不宜以一時的成績妄斷一人之成敗,
更勿遑論以此論斷一人的人生。
近年,港府大談生涯規劃,要求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
使將來升學和就業均有更清晰的方向,使其人生能踏上康莊大道。
既然,現今教育制度下的「主流用家」均出現不滿,危機四伏,
警號經已響起,在指摘學生缺乏抗逆力前,
政府是否應順應社會輿情,重新自我「規劃」一番,
檢視教育制度是否出現紕漏處?
請記着,現今學生需要的不是無盡的訓斥,而是温和的鼓勵與機會。
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那段青蔥歲月,都走過相似的路,
就讓我們率先播下充滿同理心的種子,讓下一代茁壯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